注意汛期安全!遇到城市内涝,送你一份自救避险指南
点播: 2020-07-10
repeat
入夏以来,我国南方进入主汛期,部分地区遭遇今年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多地河流发生超过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水。防汛进入关键期。
夏秋两季雨水频繁,当降水量超过城市排水能力时,城市内就会产生积水,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城市内涝。到底什么是城市内涝?内涝易在城区哪些地方发生?如何自救避险?大众网·海报新闻带你一起了解有关城市内涝的科普知识以及自救避险锦囊。
什么是城市内涝?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内涝易在城区哪些地方发生?
城市内涝易发区域有:城区低洼地区、下凹式立交桥、地下轨道交通、地下商场与车库等地下空间、危旧房与地下室以及在建工地等。
当你所在的城市天色突变、乌云密布,尤其是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黄色或以上级别的预警信号时,你就要提高警惕了,谨防超强降雨、范围集中,持续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的城市内涝。
内涝似乎听上去并不像自然灾害那样危急险重,但是往往因为掉以轻心危及生命财产安全。
行人如何避险自救?
立交桥桥洞、地铁、地下人行通道、地下商场、地下车库等是内涝的高发地。暴雨如注时,这些地方不宜久留。
行人不要在积水路段上行走,不要靠近有漩涡的地方,防止跌入水井、地坑。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离,防止触电。
家中内涝积水该如何应对?
不要以为在家里就可以高枕无忧,超强的暴雨洪水也会威胁到地势较低的居民住宅区,应提早预防。
首先,家用常备四件套了解一下:
收音机可以帮助我们接收天气、洪涝预警信息。收音机也许不常用,但是收音机大都使用电池,不需要接通家里的交流 电源,在抵御洪涝灾害时很有用。哨子是我们求救的工具,所以一定要准备。手电可以帮助我们在晚上的时候安全撤离,也是重要的求救信号。救生衣和救生圈是我们防止溺水的保护工具。
以下情况也要注意了:
地势低洼的居民住宅区,平时可以提前筑高门槛,垫高家具或者在暴雨来临前迅速在门外放上沙袋,防止积水进入;也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砌围墙,大门放置挡水板,配置小型抽水泵,一旦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积水触电伤人。
如家中积水过深时,请迅速撤离,安全第一,及时向屋顶、高层等处转移,找到被困地的制高点站立等待救援;如果被洪水围困,寻找门板、洗衣盆、衣柜等作为逃生用品;如通信工具无法正常使用,应使用烟火、光照、燃烧衣物等方法让救援人员发现你的所在地。
在车中如何应对?
除了家中常备的四件套外,应急锤和五金工具箱可以帮助我们在车辆溺水时打开车门逃生。车窗玻璃边缘和角落是容易破碎的位置,当遭遇车辆溺水时可以尝试敲击这些部位。
遇险时如何求救?
电话网络求救:拨打110、119或者通过网络求救。
警报求救:很多居民区都有警报器,通过警报器可以及时向居民区管理部门进行求救。
呼叫求救:当无通信手段进行求救时,呼喊求救也很有效,呼喊时最好同时晃动鲜艳颜色的旗子、衣服等。
敲击求救:敲击、口哨也是求救的重要方法,同时这些声音通常也是救援的重要信号。
【温馨提示】
进入汛期,应多关注城市内涝信息,通过电视、手机等渠道获取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提前预判,及时防御,避免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