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十三五”规划思路
点播: 2017-11-30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十三五”规划思路
(2016-2020年)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明确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为基础,以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为重点,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使用和激励为抓手,以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整合资源,统筹推进,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立足基层、业务精湛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江苏特色的社会工作发展路径,为推进“两个率先”、建设美好江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我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和保障机制,完善岗位设置和人才配置,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
(一)扩大人才队伍。到2020年,全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5万人,其中持有社会工作师以上职业水平证书或达到同等能力素质的中高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少于1万人。
(二)优化人才布局。结合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优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城乡结构、区域结构、领域结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基本形成与江苏社会事业发展相协调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梯次结构和覆盖社会治理、社会服务等领域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分布格局。
(三)提升人才素质。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体系,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素质不断提高。到2020年,建立20家省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100家省级实训基地。
(四)增强人才效能。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提供社会服务、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专业作用,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三社联动”,深入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推动社会工作多领域、多层次发展,形成“多元化推进、职业化发展、专业化提升”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格局。
三、重点任务及举措
(一)加快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以专业化、职业化为核心,建立健全不同学历层次教育共同发展,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一批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加强“双师型”队伍和督导队伍培养力度。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规划,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服务人才、管理人才及教育研究人才队伍。
(二)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各有关部门、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格局。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项目开发资金支持力度,制定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信息披露、专业督导、服务评估、行业自律、违纪处置、职业道德规范等配套制度。
(三)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机制。以职业道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评价为基础,逐步完善以社会工作专业技术资格、岗位聘用、岗位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工作人才评价政策。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登记注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考核制度,初步形成分类岗位评价指标体系。
(四)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力度。建立健全城乡社区、相关事业单位、公益性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设置和专业人才使用政策措施。鼓励、扶持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并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配置比例作为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前提条件和绩效评估的重要指标。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资源信息库建设,建立人才流动信息平台,形成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
(五)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激励保障。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指导标准和社会保险机制,加大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机构和项目的宣传表彰力度,综合运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方式,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激励保障制度,逐步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地位和待遇。
四、重点工程
(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能力水平,逐步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结构。
(二)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工程。加大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力度,在公益性事业单位、基层社区、公益性社会组织等领域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加强社工岗位载体建设,培育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重点扶持发展为基层和特殊群体提供服务的机构。
(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基层工程。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基层的政策措施,培育壮大基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着重对直接从事社会服务与管理一线人员普及社会工作知识,提升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管理服务能力。加强“三社联动”, 采取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等方式,更好地为基层服务
(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借助各地高校、党校、行政学院、相关事业单位、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平台,建立一批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分领域研究、开发社会工作培训课程和教材,形成一批针对性、实务性和科学性强的社会工作培训教材。
(五)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加强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网络建设,研究建立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建立一批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地区、单位和社区,引导和推动社会工作服务发展。
(六)社会工作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登记注册制度,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信息库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信息库,开发社会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需求预测、在线登记注册、信息查询、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管。探索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工作,扩大远程教育培训覆盖面。
上一篇: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