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区辽宁路街道打造“i创业”服务品牌 再添惠民惠企新思路
点播: 2020-05-12
“快,真的是快,要是没有你们又是送政策帮忙注册又是帮助人员招聘的,根本不会这么快投入重新经营!”受疫情影响,辖区内省重点企业青岛红宇玻璃有限公司临时将玻璃进出口贸易进行了迁址调
“快,真的是快,要是没有你们又是送政策帮忙注册又是帮助人员招聘的,根本不会这么快投入重新经营!”受疫情影响,辖区内省重点企业青岛红宇玻璃有限公司临时将玻璃进出口贸易进行了迁址调整,为减少亏损,原位于商河路的玻璃厂旧址转型改做生鲜贸易。街道接手这一问题后,从生鲜公司注册、政策帮扶再到新员工招聘,对其进行了跟踪服务,在保持注册地不变更的情况下,玻璃贸易业务已迁址完成,生鲜公司将在5月中旬装修完毕投入正常运营。
为扎实做好辖区民生就业、创业发展保障,辽宁路街道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创业就业工作,打造“i创业”服务品牌,将中心品牌与人社公共服务“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行社区网格就业人才专员管理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更贴近企业、贴近居民,助推基层人社服务提质增效。
一是送政策、稳帮扶,创新推出“i创业”品牌服务。针对疫情对就业、创业环境和民生造成的不利影响,街道着力打造“i创业”服务品牌,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基层治理网格化成效,拉开人社服务大框架,优化街道创业帮扶平台。疫情期间扶持创业人数稳步增长,2020年1-4月份扶持创业174人,较去年同期增长190%,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0万元,激发辖区创业活力。
二是搭台子、设专员,扩大覆盖面延伸服务触角。依托“党群e家”和“i创业”搭起基层服务平台,在6个社区31个网格设置就业人才专员,推动人社工作服务下沉进网格,推动“i创业”服务和管理方式创新。进一步明确职责、整合资源、高效运转,全方位掌握辖区居民、企业的人社服务需求,更及时有效发现并解决问题,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实现就业人才专员服务“零距离”,保障民生就业稳定。
三是柜员制、提效率,助推品牌服务“标准化+”。坚持“减少环节、提高效率”原则,全面实行“综合柜员制”服务,将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及企业书面审查等业务窗口统一整合为“综合柜员制”服务窗口,专人负责窗口服务,专人负责电话咨询服务,优化流程再造,提高服务效率,受理业务“一个柜台、一站服务、一次办结”,实现基层平台窗口服务提速增效。
四是信息化、便捷性,拓展“互联网+”服务新渠道。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拓展“互联网+基层人社”服务渠道,推出“i创业”就业、创业服务QQ群、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人社服务中心业务骨干、各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群内定期发布政策文章,全天候解答群众咨询,及时反馈群众问题。疫情期间,同山东理工大学教授开展创业就业线上“云讲座”,辐射辖区120余家企业,通过全渠道发布《青岛市应对疫情稳就业政策一本通》等各项惠民惠企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引导,为企业复工复产、达产满产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人社服务。